周口水文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研以致用的科技创新工作方针,努力营造重科学、重技术,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以来,周口局先后有1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1项,全国水利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比赛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近90篇,有17人晋升为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20人获得工程师、技师技术职称。
一、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创新
周口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当做核心业务工作的灵魂来抓。在周口局,领导带头搞科研的氛围十分浓郁。一是做到科研有规划。周口局每年都制订科研计划,鼓励同志们申报科研项目,成立项目论证小组对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论证指导,确保项目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质量。二是做到全程参与。周口局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领导都挂在心上,常常询问项目进度,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对科研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大力为科研工作加压驱动。三是做到积极协助申报成果。植根耕耘重在归仓,局领导对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奖项给与积极推介,取得明显效果。周口市科技局对周口局的科研创新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周口局领导重视,群众参与度高,成果丰富。《农村水环境现状与安全饮水问题研究》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技术研究》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后者还入选了2012年河南省水文局十件大事之一。《城市中水与地表水利用研究》等五项成果荣获周口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建立健全科研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科研奖励机制。周口水文局科研工作氛围浓厚,成果突出,主要归功于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工作制度。为了鼓励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周口局制订了《周口水文水资源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信息报道、科研成果奖项和科技论文都制订了详细的奖励规则,并及时兑现奖励,把关心和关怀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据统计,周口局每年的科研奖励支出都在一万元以上。二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周口局在科研人才的培养上下足了“功夫”,例如长期以来邀请局里的业务能手开展水文业务知识系列讲座,言传身教,互通有无,提高了同志们的知识面和业务水平。再比如周口局组织各水文测站技术骨干先后开展《新仪器的使用与维护》、《ADCP流速仪的操作与培训》等演练,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实战技能和处置应急、超常洪水的监测能力,为科研工作准备了干部队伍和技术储备。三是建立内部竞争机制。例如在2011年的全国水利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大赛中,周口局广泛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组成评审组对征集的几十篇文章进行初评,推荐出优秀文章参加全省和全国的比赛,其中李怡文同志撰写的《水利赞歌》获得了全国大赛二等奖。在2012年通过联合周口市总工会举办了“周口市水文勘测工技能竞赛”,在“擂台赛”中选出了4名业务尖子代表周口局参加了第五届全省水文勘测工技能竞赛,取得了一项综合奖第四名,两项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坚持工作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周口局在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对水文设备进行改进,做到了以工促研、以研带工。例如自行研发的电磁式自记雨量计,是一种实用新型测量降雨量的器具,与现有技术翻斗式雨量计和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相比,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测量精度较高,减少了机械式的触点,降低了仪器的故障率,并且彻底杜绝了雨量记录线平头现象,实用性能较高。自主发明的自记水位井冲淤装置在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水位观测平台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该装置设计简单,实用方便,技术先进,可广泛适用于直立式和倾斜式自记井的清淤,彻底解决了困扰测站多年的自记井清淤问题,得到省局、淮委专家的一致好评,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几年来,周口局一大批基层业务骨干逐渐成长为科研尖兵,已经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90篇,他们将继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以科技创新作为促进水文事业发展的蓬勃动力,为河南水文事业再立新功!
周口水文局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