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文信息网  |  加入收藏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两学一做专题 » 学习资料 » 正文
 

水文现代化建设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 2019-03-21 08:55:51  浏览次数: 2487

        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文工作,去年鄂竟平部长针对目前水文现代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明确提出要认真研究和应用水文测报新技术新装备,下大力气提升水文现代化建设水平。叶建春副部长在本次会议中深入分析水文工作补短板、强监管的内涵,明确水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作用

水利部水文司积极贯彻部党组要求,立即开展水文现代化建设思路专题咨询和调研,并着手水文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

一、必要性

水利部党组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水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深入分析,明确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鄂竟平部长在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建设,长期以来主要服务于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建设,今后要从强监管的需求出发进行调整优化,使水文监测成为行业监管的尖兵和耳目。水文作为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工作,必须加快现代化建设,补齐短板,强化支撑。

二、紧迫性

叶建春副部长在本次水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当前水文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新时代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服务的需求与水文基础支撑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全面推进水文现代化加以解决

水利部要强化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监管工作,对水文信息的全面性和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提升水文现代化水平。

现代化是水文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现状来看,水文测报自动化程度低、运行方式落后等方面短板明显,接近90%国家基本水文站以人工监测方式为主;现有的7253处水文站中,超过3400处采用缆道测流方式,超过1000处采用测船测流方式,费时耗力;美国平均一个人管理10-15个水文站,而我国每个驻测水文站需要投入3-5人。

近年来水文站点成倍增加,总数已经达到12.1万处,运行维护任务大幅增加,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迫切需要提高水文测报自动化水平,降低对人员的依赖。

从未来发展来看,按照补短板要求,需要在中西部水文监测空白区、行政区界,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上布设大量水文站点,仍然采用过去的技术手段和运维方式将难以为继。

新时期水利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文提供更全、更快、更准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和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的服务产品,加快提升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是满足新需求的唯一途径。

可以说,水文工作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显现出其重要性,经济社会各方面对其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面临的挑战也是空前的,现代化是水文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水文行业改革发展的全方位来看,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等管理体系都是水文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在这里我着重从水文业务工作的视角谈谈对现代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三、总体思路

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就是从我国水文工作实际出发,以现代化理念为引领,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和新仪器新设备,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淘汰落后的监测手段和作业方式,建立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现代水文业务体系。

水文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推动水文工作顺应时代发展、适应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进行水文现代化建设。

目标

依靠思维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应用先进科技手段和技术装备,建立和完善四大体系:

 1.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水文站网体系

 2.技术先进、准确及时的水文监测体系

 3.覆盖全面、手段多样的水文信息服务体系

 4.精兵高效、管理科学的水文运维体系

 显著提升水文测报和信息服务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对照建立四大体系的目标,水文业务工作就是要努力做到四个化。

一是监测手段自动化:应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破解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在线自动监测的技术难题,全面实现水文要素自动监测,最大限度将基层水文测站人员解放出来。

二是信息采集立体化:加大遥感遥测、视频监控等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应用力度,改变水文信息采集主要依靠地面水文站网的单一格局,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水文监测体系。

三是数据处理智能化: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统一的集水文业务管理、水文数据处理为一体的水文业务系统,提高预测预报、分析评价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四是服务产品多样化:深化数据加工,丰富信息产品,为政府部门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快速便捷、贴近生产生活需求的水文信息服务。

思路

建立先立后破的思维。首先要解放思想,不等不靠,从现在开始就要按照“四个化”的方向去做,鼓励先行先试,创新实践。要大胆应用先进技术,坚决摒弃过时的技术手段和落后的生产模式。

转变测站建设方式。新建站点原则上按巡测站进行规划建设,作为获取数据的动态监测控制单元,不宜作为管理单位对待,要充分论证单站建设规模,严控征地建房、缆道、测船、水位台等设施建设。

优先补强突出短板。水文现代化建设涉及多个方面,要统筹考虑水文各项业务和各个工作环节,当务之急是要补强水文监测手段落后和水文数据加工处理服务水平低这两方面的突出短板。

加大建设开放力度。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学习借鉴国内相近行业和国外发达国家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吸纳国内外具有现代视野和高新技术水平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四、重点任务

1.补强测站功能,完善站网布局

补强现有水文测站短板,对国家基本水文站全面进行提档升级,统筹完善各类水文测站功能,增强为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文基础服务能力。

填补大江大河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水文监测设施空白,补充行政区界、供水水源地等水量、水质、水生态监测站点,加大地下水超采区监测站点密度,扩大西部地区、重点区域、重要城市水文站网覆盖范围。

2.建设现代水文监测体系

采用现代技术,对水文测站建设提档升级,实现水文要素的自动在线和可视化监测,着力优化基层水文人力资源配置,全面解放水文测站劳动生产力。

加强地市级监测中心综合能力建设,加大现代监测装备力度,增配三维激光扫描仪、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仪、单兵作战系统等先进的巡测和应急监测装备,提高水文综合监测服务能力。

强化流域、省级水文机构对水文工作的行业管理、业务指导与监管,统筹做好辖区内现代水文监测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加大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流域水文机构要加强和统筹本流域片区水文监测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业务引领。

加强县域水文监测机构(含中心站)巡测能力建设,配备巡测工具和无人机、无人船、走航式ADCP等先进的移动监测设备,扩大水文资料收集和服务范围。

3.构建智能化信息处理服务体系

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水文业务融合,构建集数据处理、预测预报和分析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水文信息处理服务体系。

在现有中央、流域、省级水情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升级和拓展,实现数据在线分析处理,构建防汛抗旱水文预测预报预警智能化服务平台。

在地市级信息平台建设中,丰富数据来源,植入遥感遥测、图像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研发相关软件系统,实现信息智能处理。

4.提供产品化水文服务

建设国家水文数据库,整合现有各类数据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水文数据共享和服务平台,为水文信息服务产品化奠定基础。

完善水文数据服务系统,深化水文数据加工,按流域区域提供暴雨洪水、江河湖库水量水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等水文数据服务产品,特别要为水利行业强监管的监督考核提供依据。

丰富公众生产生活需求类水文服务产品,开发水文水资源信息、情报预报发布等系统,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实时水文信息的需求。

五、保障措施

1.编制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

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为此,要启动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水利部已批复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任务书,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重点放在“十四五”,同时涵盖后五年。

各单位要按照全国统一组织和部署,结合流域区域水文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提出本单位规划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

2.加快技术标准制订修订

充分论证现代化装备和新仪器的适用条件,对现行水文监测等技术标准进行修订,增补适应水文新技术、新仪器应用的新标准。

考虑到制订修订标准周期较长,为满足需要,将先行出台有关技术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在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应用新技术新装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某些难题和阻力,要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及时解决难题,有效化解阻力,保障现代化建设进程。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水文现代化建设,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在编制规划的同时,各地要以现代化建设的理念,积极作为,多方筹措资金,加快能力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从中央层面加大对水文现代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资金投入力度,对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投入政策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

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取得发改、财政等部门的理解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水文现代化建设顺利开展。

4.加强组织领导,锐意改革创新

要把水文现代化建设作为水文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统筹部署,全面梳理水文业务各个环节,做好相关技术论证。

坚定树立改革发展理念,切实转变观念,打破惯性思维,持续深入推进水文监测改革,加快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步伐。

开放行业建设运行门户,培育水文设施运行维护市场,积极推动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任务增加和人员不足的矛盾。

5.强化队伍建设,保障运行维护

加大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培养水文现代化监测、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要重点围绕新技术新仪器应用,加强技术指导,强化业务培训,推动现代技术和装备的广泛应用。

要将运行维护保障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基层水文测站运行管理,建立适应“无人值守”水文测站的管理机制。

水文现代化建设是推进水文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一定要提高站位,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奋力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践行水利工作总基调,补强短板,做好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尖兵和耳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相关信息

本文暂无相关信息!


周口水文水资源测报分中心版权所有
电话:    邮编:    E-MAIL: